1 项目背景、目的和意义
1.1 项目背景
豆丹是连云港市灌云人对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的幼虫的俗称。豆丹以取食豆叶为生,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状态。
豆丹是灌云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佳肴,据说已有上百年的食用历史,并且已经形成了灌云特有的豆丹文化:旺季请客必吃豆丹,淡季豆丹招待贵客。豆丹文化也逐渐辐射到了周边城市,每到7-8月份,南京、盐城、淮阴等地都有人专程开车到灌云吃豆丹。
豆丹不仅风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据测定,豆丹的粗蛋白质量分数为65.5% (干重,以下同),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量氨基酸的52.84%,半必需氨基酸占9. 70%;粗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 68%,C16-C18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9%以上,不饱和脂肪酸为64.17%,其中亚麻酸达36.53%。同时,豆丹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VB、VB2等多种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因子。豆丹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胃病等特殊功效,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灌云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收购来自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豆丹,部分本地消化,部分批发给周边的县市。据有关部门2005年统计,灌云县豆丹年成交量8000吨,全县依靠豆丹相关产业效益达到1.8亿元,并且带动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数万人的就业。灌云本地饭店每年的储备量从1吨-5吨不等,连云港市区的云台宾馆、党校、港丽等几家大饭店每年也各有3-5吨的消费量。灌云独特的豆丹文化已经辐射到了山东、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全国各地对豆天蛾幼虫不同的叫法也逐渐统一成“豆丹”。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中央七套《致富经》栏目、湖南卫视、连云港电视台等,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
作为一种昆虫,豆丹的发生有很强的季节性。8月下旬-9月上旬,青豆丹集中上市,价格10元/斤左右;10月份到春节后,市场上只有入蛰豆丹(相比青豆丹,脂肪含量略高,鲜味有所下降,且擀不出果子),价格在20到50元/斤之间;此后到7月底,饭店自己储存的豆丹也用完了,市场上的入蛰豆丹也没有了,进入了青黄不接时期。作为一个地方特色食品,豆丹的刚性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从2007年起,开始出现豆丹大棚养殖。大棚养殖豆丹过程模拟豆丹的自然发生,关键在于使用温室大棚,提前达到有效积温,促使豆丹提前化蛹和羽化。这样,5月底豆丹即可上市,至7月初,每斤豆丹的价格一直维持在300元左右。饭店里,一盆豆丹的价格则高达2000元。
1.2目的和意义
目前豆丹人工养殖,除了大棚加温外,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过程基本上是对豆丹天然发生过程的模仿,人工干预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实际养殖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目前养殖户都没有自己制种,种虫都购自市场,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体内带菌,有的带有寄生虫,制种存活率较低;人工养殖虫体密度较大,豆丹病害一旦发生,极易通过粪便、风媒、人员走动等形式传染,导致虫体大规模死亡;大豆叶片的生长与豆丹取食需求不同步;大豆自身病害投鼠忌器,不好防治等。这些因素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豆丹养殖规模的扩大。2011年统计数据,连云港市养殖户有20多户,总的养殖面积200多亩,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豆丹养殖业的长足发展,急需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含量,降低养殖风险,扩大养殖面积,从而进一步促进深加工和餐饮业的发展。
2. 技术基础
2.1 项目创新内容
2.1.1 室内制种:经过长期攻关,解决了豆丹室内保种、暖种、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孵化等各环节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室内人工制种。通过加强种虫越冬管理、改善保种介质、优化暖种条件、对成虫进行目检镜检、对虫卵进行脱胶消毒等措施,从源头上遏止了豆丹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以此为基础,实现了青豆丹的有序上市,延长上市周期,实现利润最大化。
2.1.2 替代饲料:我们筛选出了一种优质的替代饲料,并开发出一种立体养殖模式,充分拓展养殖空间,实现了豆丹的立体养殖,极大提供了豆丹的亩产量,克服了大豆植株矮、通风差、病虫害多、叶期短、产量低等缺点。长达7个月的绿叶周期,进一步提高了豆丹养殖的效益。
2.1.3 田间管理:我们优化了饲料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模式,使饲料作物在春天能够快速发芽、长叶,在4月底即能够为豆丹提供充足的饲料,确保豆丹在5月份即可上市。改进了豆丹稚虫的放养方法,使转移率达100%。通过豆丹养殖的分阶段同步控制,有效降低了扩座、养护、捕捉过程所需的人力成本。
2.2 项目研究团队、经费来源及基地建设
我们的研究团队包括淮海工学院食品系和生物工程系的数名科研人员,更有多年豆丹养殖经验的养殖户一起参与,在灌云县建有20多亩的养殖基地。目前的经费主要为自筹,也得到了连云港市科技局的推广项目经费支持(SF0905)。
3 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
3.1 项目总体目标
建立豆丹育种场,为农户提供健康的豆丹稚虫。建立养殖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扩大豆丹养殖面积至5000亩。成立豆丹养殖合作社,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创建豆丹品牌。
3.2 项目实施步骤、年限及资金需求
3.2.1 豆丹养殖基地建立(第一、二年) 包括育种场的建设和50亩养殖田的建设。次年开展原种的培育工作。投资额50万元,投资回收期两年。
3.2.2 扩大养殖规模(第三年) 养殖规模扩大至200亩,投资额60万元,投资回收期两年。
3.2.3 对外服务(第四年) 扩大制种规模,为养殖户提供优质健康的豆丹稚虫,扩大养殖面积。成立豆丹养殖合作社,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创建豆丹品牌。投资额1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两年。
3.2.4 项目投资预算表
用途
|
一期(万元)
|
二期(万元)
|
三期(万元)
|
固定资产
|
10
|
0
|
20
|
仪器设备
|
5
|
0
|
5
|
设施建设
|
10
|
4
|
5
|
土地租金
|
5
|
20
|
20
|
人员工资
|
10
|
20
|
25
|
流动资金
|
7
|
12
|
20
|
其他
|
3
|
4
|
5
|
合计
|
50
|
60
|
100
|
项目总投资210万元,实施周期五年。由于投资回收期短,如果适当延长项目建设周期,则50万元即可满足全部项目资金周转需求。
4 风险评估
昆虫食品具有低脂肪的特点,还有保健的功效,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本项目的实施模式,代表了豆丹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与现有养殖技术相比,技术基础领先很多。本地市场对豆丹的刚性需求,使豆丹销售无后顾之忧。
另外,豆丹产业顺应国家引导产业方向,可申请各级项目资金扶持。尤其是江苏省因经济较发达,对农业和苏北政策相对倾斜,扶持力度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如果在连云港市以外地区实施,需和当地植保部门做好沟通。
联系人:夏振强 13775588124
邮 箱:[email protected]